为确保
可燃有毒气体报警器的安装合规性,需从安装位置、高度、间距、环境、布线、防爆防水及后期维护等多方面严格把控,具体需遵循以下核心规范:
一、安装位置选择
1.泄漏源附近
可燃有毒气体报警器应安装在可能泄漏有毒或可燃气体的区域,如阀门、管道接口、出气口或易泄漏处附近。
-露天/敞开式厂房:距任一释放源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4米(可燃气体)或2米(有毒气体)。
-封闭式/半敞开厂房:距释放源水平距离不宜大于2米(可燃气体)或1米(有毒气体)。
-特殊场景:
-液化烃、甲B类及乙A类液体储罐防火堤内必须安装探测器。
-铁路/汽车装卸平台应设在距装卸作业口不超过10米的范围内。
-液化烃灌装站点探测器与灌装口水平间距宜保持5-7.5米。
2.风向因素
探测器应安装在可燃气体释放源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与释放源距离不宜大于15米;若布置在下风侧,距离不宜大于5米。
二、安装高度规范
1.比空气重的气体(如液化气、氯气)
-探测器安装高度宜距地坪(或楼板)0.3-0.6米,贴近地面以检测下沉气体。
-有毒气体探测器可安装在释放源下方0.5-1米处。
2.比空气轻的气体(如氢气、甲烷)
-探测器安装高度宜在释放源上方0.5-2米内,或高出地坪2米以内。
-密闭空间可安装在距屋顶30厘米处,传感器端口垂直向下。

三、安装间距与覆盖范围
1.室外安装
-每隔15米安装一只探测器,保持7.5米半径覆盖距离。
2.封闭/半封闭环境
-防爆可燃气体探测器安装间距保持7米(即3.5米半径)。
3.大面积检测
-每10-12平方米布置一个探头,确保有效检测报警。
四、环境与安装条件
1.无干扰环境
-探测器应安装在无冲击、无振动、无强电磁场干扰的场所。
-安装地点与周边工艺管道或设备净空不应小于0.5米。
2.防爆与防水
-室外探测器需配备防雨罩,避免雨水、雪水影响。
-防爆型探测器外壳需防水,但传感器部分必须保持透气性,防止进水失效。
3.温度与湿度
-避免安装在温度-40℃以下或55℃以上的环境。
-相对湿度需低于95%RH,防止高湿导致传感器故障。
五、布线与供电要求
1.电缆选择
-使用屏蔽电缆,截面积不小于1平方毫米,确保屏蔽层接地以提高信号稳定性。
2.电源稳定性
-探测器需有稳定电源供应,系统应配备备用电源,确保断电时持续运行。
3.控制器安装
-气体报警控制器应安装在非防爆场所(如仪表室、值班室),严禁安装在防爆区域。
-现场区域可燃有毒气体报警器安装高度宜高于地面2.2米,且位于工作人员易察觉的地点。
六、防雷与电磁干扰
1.防雷措施
-落雷区用户需采取防雷措施,保护报警系统免受雷击破坏。
2.电磁干扰防护
-探测器安装位置需远离空调、取暖设备等强电磁场源,避免气流直接吹拂导致检测误差。
-探测线路与动力线、照明线等强电线路间距需符合规范,防止干扰。
七、后期维护与标定
1.定期标定
-探测器应至少每年标定一次,确保检测精度。
2.清洁与检查
-定期清洁探头、外壳及透气罩,去除灰尘、油污,防止堵塞。
-检查电源线、传感器及线路连接,及时更换老化部件。
3.功能测试
-按下测试按钮观察可燃有毒气体报警器是否能正常发出响声和亮起指示灯。
-跟踪报警记录,排查频繁报警或无明显原因报警的问题。
八、遵循国家标准
-安装设计需符合《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 50493-2019)等国家标准。
-涉及防爆的场所,产品必须具备相关安全证书(如防爆证书、消防型式认可证书)。